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快讯 >

2023年长沙上半年经济发展报告之亩均效益“一颗子” 激活园区“一盘棋”

时间:2023-08-04 10:32:27    来源:湖南日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伍玲

7月底,记者走进长沙经开区中电智造园小微园区项目,只见十余栋银灰色的现代化厂房,在周边天蓝色的钢结构厂房簇拥下,尤为显眼。

“目前除了停车楼,其他11栋建筑共计9.6万平方米均已封顶,其中6.5万平方米预计9月竣工验收、10月交房。”长沙中电光谷智能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工程总监方彪看着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话语间透露出自豪。


(资料图片)

谁能想到,这个项目所在地,两年前还只是一块闲置多年、仅建了几间钢结构厂房的地块,如今已经成为长沙经开区推进“两区”亩均效益改革试点、推进小微园区建设的标杆,有27家企业表达了入驻意向。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追求亩均效益的路上,今天的长沙经开区并不孤单,有了更多的“同行者”,越来越多的长沙产业园区革新理念、出台政策、制定措施,提高产业园区的亩均效益。

瞄准“高精尖”,寸土要生寸金

近年来,亩均效益在长沙产业园区的热度持续升高,既有外部刺激因素,也有内生动力原因。

放眼国内,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等沿海发达省份早已将“亩均效益”作为考核园区的指挥棒。

这些城市意图很明显,就是不仅不能浪费一寸土地,而且要“寸土产寸金”。

视野拉回长沙,各个产业园区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面临发展空间受限、土地要素趋紧等堵点难点,剩下的每一亩土地都显得珍贵。

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实现高质量发展?长沙的每一家园区都在积极答题。

在望城经开区,一个工业项目想要进驻“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园区为每个即将洽谈的工业项目都设置了一条“红线”。

“我们设置了‘448’入园评价体系,按照每亩40万元的税收、400万元的投入、800万元的产出,作为供地的底线要求。”望城经开区国土办主任万昊表示,对于没有达到标准但涉及新兴产业的企业,园区提供标准厂房进行孵化培育,确保企业达到“448”标准后再供地。

体系能不能真正落地?从投产的企业可见一斑。

今年5月,泰坦未来高端碳基复合材料产业园项目在望城经开区正式投产。据湖南泰坦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永江介绍,目前租赁的产业园面积只有2820平方米,但产出奇高:可年产1.2亿元的高端碳基复合材料,年缴税收1000万元,设计亩产产值和税收分别达到2400万元和200万元,远超望城经开区的准入标准。下一步,企业计划明年根据实际产出,再向望城经开区申请拿地。

在其他园区采访时,记者也留意到,当前园区普遍不再搞“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而是突出“高大上”,瞄准“高精尖”,招大引强、招新引高,吸引和落户高质量发展项目,既夯实产业基础,又积蓄发展动能。

浏阳经开区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今年5月,园区与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签约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

先看投资主体,海四达是国内较早实现锂电池技术产业化的企业之一,拥有应用于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完整的新能源电池研发和制造能力,在全球电动工具市场中稳居国内企业前三位。

再看项目前景,资料显示,该项目总投资102亿元,用地约800亩,亩均投资达到1200多万元,将建设全省规划产能最大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0亿元,年缴税12亿元,亩均税收可达1500万元,前景令人期待。

高品质项目带来高质量发展。在近日长沙市园区“两清单两增量”情况通报中,浏阳经开区3项指标位列第一,1项指标位列第二。

让沉睡的土地“苏醒”

伴随产业更迭,市场变迁,一些产业园区企业长期圈而不建、圈多建少,有的建好厂房长期不生产,企业成了“僵尸企业”,土地成为低效土地。

此前,由于土地性质、所有权、债务等诸多问题,盘活闲置和低效土地让许多产业园区伤透了脑筋。

近年来,长沙产业园区创新思维,通过腾笼换鸟、二次开发、“退二进三”、资产转让、依法收回、协议置换等方式,依法有序推进闲置企业和闲置土地盘活。

一套换血“组合拳”打下来,长沙一批“沉睡”的土地被唤醒,焕发出新的生机。

今年5月竣工投产的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就是“腾笼换鸟”的典型。望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周剀介绍,2018年,园区与一家家电零售企业签订协议,出让土地193.4亩,后因企业自身意愿不强等原因,项目仅完成地勘、设计和报建等前期工作,未进场施工,造成土地闲置。

“几年后,该公司申请建设物流项目,但我们认为建设仓储物流项目税收不高,占地较大,且园区已建仓储物流项目趋近饱和。”周剀说,经多次磋商谈判,园区最终收回该宗土地使用权,调整土地为工业用地后重新供地。

最终,2022年1月,望城经开区与深圳德赛集团签订总投资100亿元的储能电芯项目,并出让上述地块。不到一年时间,该项目一期快速完成建设、调试、量产。

这样的案例,记者在望城经开区记录了长长一串:今年以来,望城经开区已盘活土地7宗,共计298.6亩,加上去年的,累计盘活1375亩。

雨花经开区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一方面园区基本已无可供出让的工业用地,另一方面部分现有土地存在低效使用的现象。

身处困局,唯有破局。

力解难题!雨花经开区仔细梳理企业用地状况,发现部分土地利用低效,便通过洽谈收购一批、依法处理一批、推动建设一批等方式,扎实开展闲置低效用地和厂房清理整治,已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88亩。

勇开新局!面对发展空间掣肘,雨花经开区今年开始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原地倍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即将正式发布。

向空中求发展,向空间要效益

腾出来的土地怎么用?长沙不少园区相关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观点:如果再向平面延伸,建普通单层厂房,走的还是原来的老路子,唯有工业上楼,建设多层厂房,向空中求发展,向空间要效益。

7月,记者走进位于长沙经开区的明和产业园小微园区项目,多栋现代厂房的室内装修已经完成,达到交房标准。“首批3栋中,1栋是三层独栋厂房,其他都是多层厂房。”该项目负责人邓宏伟介绍。

明和光电副总经理刘媛对该项目寄予厚望,“希望能吸引更多舞台演绎灯具上下游企业入驻,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构建良好产业集群生态圈。”

像这样的小微园区项目,长沙经开区在2022年准入5个项目的基础上,2023年又新准入并开工2个项目、前置预审5个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已有12个项目(约854亩用地,投资56亿元)进入小微园区申请建设序列。

望城经开区也在“借天生地”。园区探索打造多层厂房和地下空间,建设了5G智能终端产业园、手机智能终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原辅料产业园等。

浏阳经开区建设了长沙e中心、金阳智中心、创新创业园等5个“园中园”,多为四五层的现代化厂房,总建筑面积65.73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215家。

“这些产业园的举措,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企业的集聚度,而且为园区提供了企业孵化池、创新策源地!”日前,浏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这样感叹。

标签:

郑州管城区、二七区今天开展核酸检测,最全采样点看这里

今天(5月18日)郑州市管城区7:00—17:00二七区9:00—16:00开展核酸检测管城回族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在全区范围开展新冠病

2022-05-19

郑州发布99号通告:调整封控管控区域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调整封控管控区域的通告(2022年99号)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经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自5月18日

2022-05-19

5月17日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

5月17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郑州市3例),含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在郑州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郑州市6例

2022-05-19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锁定“云游麦田里的博物馆”直播,探寻最早中国

黄河孕育华夏,麦穗延续苍生,文物折射历史,历史照亮未来。看直播 抽门票为全面展示郑州城市魅力,深入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体

2022-05-19

郑州约谈百果园郑州地区负责人

今日记者获悉,针对近期成都、武汉相继曝出百果园销售腐败变质水果切盘的负面新闻,为全面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2-05-19

全力备汛!郑州94支队伍10313人集结到位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郑州市2022年城市防汛工作会议上了解到,郑州市组建了94支共10313人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目前,这些队伍正在全力备汛。据

2022-05-19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南四大文旅集团入榜全国文旅集团品牌影响力百强

2022年5月16日,迈点研究院发布《2022年4月中国文旅业发展报告》,河南省的四个知名文旅集团,银基文旅集团、建业文旅、洛阳文旅集团、河南

2022-05-19

图集|来自郑州五月的浪漫,闯入莫奈的花园

遇见郑州五月的浪漫,走进这片虞美人和矢车菊的花海,彷佛置身于莫奈的花园。色彩缤纷的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好似步入童话般的世界。

2022-05-19

郑州市普通中专采用网上报名 志愿填报时间为5月22日〜25日

5月17日上午,《2022年郑州市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发布,今年,郑州市普通中专采用网上报名。普通中专志愿填报时间为5月22日至25

2022-05-19

援沪情深!上海浦东张江方舱医院今日胜利休舱

休舱啦,胜利啦。5月17日上午,随着最后46名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舱,由河南、内蒙两省援沪医疗队先后托管的上海张江方舱医院正式闭舱。上海

2022-05-19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