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快讯 >

敢叫荒山披绿装——听林场老职工讲述40余载植树造林的故事

时间:2023-08-12 09:15:32    来源:青橙融媒

“你们看,这山上大片大片的油松,是我40多年前亲手种下的,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在我的呵护中长大。看见它们,我感觉非常亲切。”蒙蒙细雨中,来到在位于新城区保合少镇奎素村的雅玛图森林公园,67岁的王文后老人一边慈爱地抚摸着高大的油松,一边和公园里的游客介绍。


(资料图)

“大家一定要保护森林,保护每一棵树木,一定要注意防火,不要在山上吸烟点火。十几厘米的小裸苗长了四五十年,才长到现在的十多米,真是太不容易了!”王文后一再叮嘱大家。

雅玛图森林公园李善成窑子片区

王文后,一位退休的林场老职工。退休前,他的工作是种树、育苗、管理林场,亲身参与国家“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工作;退休后,他依然割舍不下对林场对树木的感情,成了一位森林防火宣传志愿者,每天来到森林公园,看着漫山遍野的树木,这是他最幸福最充实的事情。

1980年4月,24岁的王文后成为原郊区古路板林场(现在归属新城区林草局古路板管理站)的职工。1978年,首府开始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刚参加工作的王文后上班的第一天就和同事们一起背着树苗上山种树。

“那时山上光秃秃的,都是荒山荒坡。我们的树苗是林场育好的两年生裸根苗,只有十几厘米高,我们三人一组,两人拿锄,一人拿锹,每年从清明前后开始种树,一种就是20多天。每天早上7点半装苗上山,每个桶里装500株树苗,每天全部种完后才能下山回家。我们带着干粮和水 ,饿了就在山上吃点干粮。那时大家干劲十足,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和‘深埋实踩伏浮土’的技术规范操作,把树苗放好,把土踩实,确保树苗通风透气保湿,大大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王文后回忆道,树苗成活率高是因为大家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王文后感慨地说,那时人们的生活艰苦,条件落后,可是在植树造林工作上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互助。

“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挣25元,种一天树挣1.25元,带工的挣1.85元,我早上从家骑自行车到林场一趟就有二十里路,那会儿年轻,干一天也不觉得累。”

“当年,树坑是发动老乡在头一年的伏天提前挖好的,为的是把草翻下去变成肥料。种树时,如果苗子好,一个树坑里放一苗,苗子不好就放两棵苗。按照要求,我们一亩地要种220株,每年要种5000亩。种植的树种主要是油松,种植范围在水泉子沟、四道沟、后坡、大五道沟、小五道沟等地。粗粗计算,我们亲手种下的树苗也有30万株。”王文后自豪地说。春季造林、夏季挖坑、秋季除草、冬季抚育改造。

林场工人一年四季奋战在造林育林一线。

“我1986年参加工作,正好赶上‘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的实施。”今年刚刚退休的原古路板林场职工王俊恒自豪地说,刚参加工作时他在育苗基地育苗,树种包括油松、落叶松、小云杉等。树苗从基地出来时已经是三年苗,高度达到30厘米,成活率得到了提高。后来他又从事护林工作,骑着摩托车在山间巡查,并且在重点村庄重点区域进行森林防火宣传。

“我2000年参加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我们的森林防火从人防走向了技防,我们采用无人机进行巡护防火。”新城区古路板管理站经营股负责人云文森介绍。

从十几厘米高的小苗到现在高达10米左右的大树,在几代林场职工的精心呵护下,通过四十多年的生态建设与保护,位于大青山前坡的雅玛图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野生动植物资源日益丰富,山杏、虎榛子、山樱桃、黄刺玫、绣线菊等野生天然树种得到了良好的改善,狐狸、狍子、野兔、黄鼬、松鼠、沙半鸡、环颈雉、红隼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在区域内繁衍栖息。

采访当天,蒙蒙细雨过后,站在李善成窑子片区望去,山里云雾缭绕,宛若仙境。林区空气清新,令人神清气爽。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雅玛图森林公园游览。

东到面铺窑沟,西至奎素沟、野马图路,北至奎素小东沟,南到甲兰板、恼包旧村、保合少村以北区域的雅玛图森林公园有包括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约2.3万亩、大青山前坡综合治理与保护工程区约1.3万亩、敕勒川草原生态治理区约1.4万亩。公园内主要树种有油松、樟子松、云杉、新疆杨、国槐、白榆、山桃、山杏、虎榛子、山樱桃、丁香等20多个品种,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

2023年,市林草局实施的“生态绿带”质量提升工程在敕勒川草原生态治理区域内,将实施退化草原修复1.3万亩,年内完成。

据市林草局统计,我市“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自1978年正式启动以来,截至2020年已实施42年,完成五期建设任务共计475.4万亩,其中:包括人工造林357.79万亩、飞播造林87.28万亩、封山育林30.33万亩。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得到有效治理,森林植被快速恢复。林草植被的增加,有效降低风速,减少土壤侵蚀,减少风沙灾害。对项目区林木加强抚育管理,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林分蓄水和涵养水源能力大幅增加,增强了林木固碳和释氧的能力,有利于项目区小气候的改善、空气质量的提高。这些生态功能的提高,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少风沙危害将起到重大作用。

“三北”六期建设期为2021—2030年,现阶段,国家“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和六期工程规划的报批工作正在推进,待国家将规划批复后我市将适时启动六期工程建设。我市“三北”六期预计完成林草建设任务270.2万亩。

青橙融媒记者 刘丽霞 文/图


标签:

郑州管城区、二七区今天开展核酸检测,最全采样点看这里

今天(5月18日)郑州市管城区7:00—17:00二七区9:00—16:00开展核酸检测管城回族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在全区范围开展新冠病

2022-05-19

郑州发布99号通告:调整封控管控区域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调整封控管控区域的通告(2022年99号)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经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自5月18日

2022-05-19

5月17日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

5月17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郑州市3例),含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在郑州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郑州市6例

2022-05-19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锁定“云游麦田里的博物馆”直播,探寻最早中国

黄河孕育华夏,麦穗延续苍生,文物折射历史,历史照亮未来。看直播 抽门票为全面展示郑州城市魅力,深入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体

2022-05-19

郑州约谈百果园郑州地区负责人

今日记者获悉,针对近期成都、武汉相继曝出百果园销售腐败变质水果切盘的负面新闻,为全面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2-05-19

全力备汛!郑州94支队伍10313人集结到位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郑州市2022年城市防汛工作会议上了解到,郑州市组建了94支共10313人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目前,这些队伍正在全力备汛。据

2022-05-19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南四大文旅集团入榜全国文旅集团品牌影响力百强

2022年5月16日,迈点研究院发布《2022年4月中国文旅业发展报告》,河南省的四个知名文旅集团,银基文旅集团、建业文旅、洛阳文旅集团、河南

2022-05-19

图集|来自郑州五月的浪漫,闯入莫奈的花园

遇见郑州五月的浪漫,走进这片虞美人和矢车菊的花海,彷佛置身于莫奈的花园。色彩缤纷的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好似步入童话般的世界。

2022-05-19

郑州市普通中专采用网上报名 志愿填报时间为5月22日〜25日

5月17日上午,《2022年郑州市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发布,今年,郑州市普通中专采用网上报名。普通中专志愿填报时间为5月22日至25

2022-05-19

援沪情深!上海浦东张江方舱医院今日胜利休舱

休舱啦,胜利啦。5月17日上午,随着最后46名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舱,由河南、内蒙两省援沪医疗队先后托管的上海张江方舱医院正式闭舱。上海

2022-05-19

X 关闭

X 关闭